CFW服装设计网

上传作品

位置:CFW服装设计网 > 服装教程 > 服装历史 > 解构大师 Margiela 纪录片: 现在的时装,都是大师玩剩的

解构大师 Margiela 纪录片: 现在的时装,都是大师玩剩的

巴俊晴分享 2021-09-07 7.4W阅读

核心提示:Margiela 纪录片《Martin Margiela 1989-2009,難以想像究竟還有什麼設計不是他先做的?》

参考来源:

《Martin Margiela 1989-2009,難以想像究竟還有什麼設計不是他先做的?》作者:raven0522(http://mp.weixin.qq.com/s/vVFLG7FkO6AlcN8rTr8k2A)

纪录片《Martin Margiela: In His Own Words》翻译:2000l3l9

视频源/译自b站@2000l3l9

为颠覆而生的神级设计师——解构鬼才Martin Margiela

最近发文总是慢半拍,存了好久的纪录片《Martin Margiela: In His Own Words》终于挑了个周六把它看掉了。

很多信息,在2年前那场回顾展中,就有前辈整理过。今天这篇推文,包括纪录片本身,倒不是放送哪些惊喜,而是简单梳理 Margiela 那些‘必考’的知识点。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非主流”的大牌:Maison Martin Margiela(梅森·马丁·马吉拉),以及创始设计师Martin Margiela。

Martin Margiela标志性制服

Martin Margiela早期工作室

从最初的工作室到世界各地的店铺,清一水的神经质白。

Maison Martin Margiela, Fall 1997

Maison Martin Margiela for H&M

王菲身穿Maison Martin Margiela for H&M棉服

01

Tabi

1987年8月,负责山本耀司、川久保玲布鲁塞尔时装秀的 Jenny Meriens,和 Martin Margiela 创办了 Maison Martin Margiela。两者皆为日本设计师疯狂。当时颠覆巴黎时尚界的日本设计师被称为‘武士’。

Margiela 想打造一双隐形的鞋。这一前所未有的疯狂想法,就是从日本开始的。

1984年4月,Margiela 在东京旅行时,看到街上工人都穿着扁平的棉布鞋(又称足袋‘Jika Tabi’)。他想,“为什么我不做一双带有高跟的软皮分趾鞋呢?”

此后20多年来,「忍者鞋」便以各种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Margiela 挪用了足袋的设计,以平板金属扣环来替代拉链,此设计更能让鞋身完整包覆脚踝,给鞋子提供‘赤脚加鞋跟’的错视感。这双鞋首次亮相于‘1989 春夏系列首秀’上。

几年后,设计师了解到分趾设计不仅能增加平衡,对足部末端的刺激还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源:《Martin Margiela 1989-2009,難以想像究竟還有什麼設計不是他先做的?》,作者:raven0522)

02

首秀 / 面紗

“我一直都想在剧院里办秀,这个剧院叫做 Cafe de la Gare,在当时保持着非常七十年代的风格(Miu Miu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1988年10月23日,首秀‘Maison Martin Margiela SS 1989’在这里举行。

模特被面纱蒙住了脸,看不见面孔,只看到衣服的摆动。Margiela 本意是希望人们能够关注服装本身。

就像 Margiela 向来神秘,几乎不露面。这不是他特殊的营销手段,“匿名对我来说很重要。我一直想把我的名字,和我的产品联系起来,而不是我的脸。”

如今,「面纱」已成为 Margiela 乃至更多时装品牌的一大特色。但在当时,「面纱」一举引来了许多指责的声音,甚至给 Margiela 扣上了‘不尊敬女性’‘反对女性’的莫须有罪名(想起McQueen早期的‘高原强暴’也受过同样的指责)。

一想到 Margiela 如果要对记者回答这些无聊问题,不露脸与其说不想成名,倒不如说,是一种保护自我的机制。

Margiela 为了让‘分趾鞋’更能被注意到,让模特脚踏红漆,在白布上留下鲜明的脚印。

曾在川久保玲、Margiela 麾下工作的 Stella Ishii 说,“Margiela 就像 Andy Warhol 刚出现的时候,Boom地一下,打破了艺术界的许多常规。”


▲Maison Martin Margiela SS 1989 (complete show)

你将会在 20:42 看到 Martin Margiela 本人被拱出来谢幕

80年代是一段关于过度和玩乐的时代。到处充满了浮夸和轻浮的时尚、夸张到处外延的廓形,那时的时尚秀是长达60-75分钟的大型活动,一切都很疯狂。

之后进入90年代早期,变成了一个更加深思熟虑的反思时期。这一次,我们开始注重生态问题、一场真正的经济危机,人们变得真诚,穿着纯白、未经加工的亚麻色、非染色的衣服,所以这变成一个适合 Margiela 的哲学发展时代。

03

Artisanal

1989 年秋冬系列,Margiela 取上季留有红漆鞋印的白棉布,制成了第一件 Artisanal 服装送上T台。

衣服一侧,Margiela 用马克笔记下当天时间‘PARIS 23 OCTOBRE 1988’。因为时间的不足,他用胶带代替纽扣。一年之后,Margiela 以回收而来的衣料再制成 0 号线(源:《Martin Margiela 1989-2009,難以想像究竟還有什麼設計不是他先做的?》,作者:raven0522)。

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97 S/S,图:raven0522

「 解构(拆解重制)」通过 Margiela 的设计理念发扬光大。

其后,诞生了 Margiela 职业生涯中重要的系列之一「人台衣」。

▲Dior by John Galliano 2005 秋冬高级定制服也採用了相同概念,图:raven0522

包括 Margiela 1991年春夏系列中所有服饰,都是由在跳蚤市场淘来的旧衣物拆解重制,并不是真正珍贵的布料做成。

有记者认为 Margiela 这样的行为是对衣服的大不敬,但 Margiela 回应表示:「当我剪开一件服饰时,无论是新是旧,我不会认为我在破坏它,而是用不同形态来赋予它新生命。」(源:《Martin Margiela 1989-2009,難以想像究竟還有什麼設計不是他先做的?》,作者:raven0522)

▲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89 F/W,由破碎盘子组成的背心,图:raven0522

▲Maison Martin Margiela,由扑克牌组成的背心

在比利时圣卢卡斯艺术学院完成学业后,Martin Margiela 从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并毕业(1976-1980)。

他和 Walter Van Beirendonck 一个年级,其余「六君子」比他晚一年毕业。

他们成了一群非常紧密的朋友,一起吃饭,一起聚会。这种温和的竞争关系很好,促进他们一起进步,成就了相当辉煌的一代。

学校里有个项目,是用现有的厨房材料做衣服,所以 Margiela 试着用整条茶巾,折叠并拼接在一起。

这在多年后发展成了他的一个创作,袜子毛衣。

▲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91 F/W,图:raven0522

▲Maison Martin Margiela “袜子衣(Socks Sweater)”,图:raven0522

《A Magazine》曾请来 Margiela 担任客座编辑,与大家分享「如何用8双袜子制成一件毛衣」,在该展的注解里,Margiela 写道,“这双袜子是在美国军用品店购得的。在我的系列里,我想要也需要一件非常合身的高领毛衣,基于我没有毛衣供应商,所以我必须自己想办法。”….这样随性的举动让每个人都可以想象自己是服装的创作者,你也可以为自己做一件服装出来。(源:《Martin Margiela 1989-2009,難以想像究竟還有什麼設計不是他先做的?》,作者:raven0522)

▲Maison Martin Margiela 担任《A Magazine》客座编辑所教授的袜子衣制法,图:raven0522

▲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92 FW,塑料衣袋改制成的透明洋装。员工打开盒子发现裡面没有衣服只有塑胶袋惊慌失措。图:raven0522

▲Alexander McQueen Spring 1995 Ready-To-Wear,相似的设计

04

突破时尚史

▲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90 SS

1990SS系列,Margiela 将秀场移到巴黎20区的「蛮荒之地」,这个街区的小孩、家庭可以在秀场随意出入,人们鼓掌、人们唱歌,有的人为了看这场秀特意开豪华汽车来此,让秀场变得热闹拥挤。

这是当代时尚史的一次突破,这场秀重启了时尚系统、时装展示,以及女性的穿着。自 Martin Margiela 起,还没有其他设计师使用这种反文化的基础。

图:raven0522

这些 oversized 的背心,被压褶在网纱T恤上,人们将之称为‘The New White Look’。

当 Margiela 看到它们被放在塑料袋里时,Margiela 感到很兴奋,决定把其中一些衣服就装在塑料罩子里展示(难怪说PVC都是大师玩剩下的了)。

在秀的尾声,模特身穿实验室白袍,撒着白色纸屑,搭配 18 世纪法国歌剧作曲家 Jean Philippe Rameau 的合辑,鱼贯而出。

这场秀也引来了相当多‘激进媒体’的非议,如「压迫的」「利用年幼的小孩当道具」……而你绝对想不到,一位持着相反观点的有才之士,正被这场秀所振奋、所改变:

「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总觉得时装多少还是有点肤浅,都是些闪亮光鲜充满魅惑的东西。但这场时装秀改变了我所有的想法。我走出了秀场,心想这就是我要去做的事。这场秀,是我选择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的原因。」—— Raf Simons

05

芭比娃娃

在 Margiela 还小的时候,他通过电视接触到了‘巴黎时装秀’。自那时起,他就认定‘巴黎时装设计师’,是他要走的路(尽管当时 Margiela 的父母,对儿子的选择感到很尴尬)。

在看‘时装秀节目’前,Margiela 一直认为靴子是冬天才穿的。但他看到夏日短裙搭配靴子时,他注意到模特脚下的靴子被切掉了前端一部分。于是他敏锐地拿起芭比娃娃,剪掉了靴子的同样位置。

对 Margiela 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他的祖母。

祖母是个裁缝,有着很夸张的打扮方式。自 Margiela 还小的时候,便花几小时时间,坐边上看祖母怎样剪出图案布料。

他用祖母剩下的布料,拼凑成了一本自己的‘时尚日记本’。

他还问祖母,能不能给自己的芭比娃娃,做出跟电视里一样的裙子。

△Margiela把假发和衣服染成了同样的颜色。MargielaSS2003,Margiela用带有颜色的冰块做成模特的配饰,待冰融化,将颜色自然地染在衣服上。

Margiela 给娃娃做的第一件衣服,是他在圣罗兰看到的灰色西装。

1994 年秋冬系列,Martin Margiela 试图用不同的方法重现自己的作品。

在‘娃娃系列(Doll Colleciton)’里,Margiela 将 60 至 70 年代的芭比娃娃的服饰,按比例复刻放大至成人比例,尔后成为 Margiela 经典之一,在后续 1999 秋冬系列回顾中再度出现。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娃娃系列,图:raven0522

06

HERMES

1997年至2003年,Margiela 担任 Hermès 设计总监,塑造了拥有优雅、经典穿衣风格的女性。

没有印花、没有马术文化,就是用纯粹、简单的外观,把两者完美融合在一起。

△张曼玉经典走秀图就出自这里

07

Jean Paul Gaultier

Jean Paul Gaultier 是当时年轻一代的偶像,当 Margiela 还是时尚学院的学生时,非常想看 JPG 的一场秀。

在途中,大家会鼓掌、尖叫,就像一场摇滚演唱会。

然而当时 Margiela 并没有邀请函,于是他去找类似的纸,复制那个邀请函,然后带着徽章去超市里找尺寸对的酸奶盖子,一个一个对比,最后真的找到了,于是全班都有了邀请函……

△Margiela打造的假邀请函,至今仍被保留

1984年至1987年,Margiela 完成了时尚学业,如愿为Jean Paul Gaultier 担任助理。

Margiela 在举办第二场秀,获得‘首个 ANDAM 法国年度时装大奖’时,被报道为 Jean Paul Gaultier 的接班人,也是(当时轰动巴黎)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的承袭者。(源:《Martin Margiela 1989-2009,難以想像究竟還有什麼設計不是他先做的?》,作者:raven0522)

但川久保玲的解构主义,是反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暴力。而 Margiela 的解构主义,是一件真正的「服装研究」,它像医生的解剖,系统地观察着服装的运作、制作,然后用其重新创作。

就这么做了十季,人们终于确定,这个就叫「Margiela风格」。以前 Margiela 会困扰为什么没人理解他,现在他会苦恼,人们理解得太好了……

08

‘四缝线‘

Margiela 表示:当人们走进一家商店,就直接拿起衣服看标签,然后说,‘哦这是那个设计师’。他很不喜欢这样。于是长久以来,这一空白的标签,被命名为‘Maison Martin Margiela’。

人们会走到穿 Margiela 衣服的人身后,挠他背后的四缝线,然后说道,“你身后有东西(而实际上这奇怪的东西就是 Margiela 的领标)。”

尽管现在人们提到‘四缝线’,就会想起 Margiela。但一开始,那确实是人们想要拿掉的东西。

△纪录片《坂本龙一:终曲》里,坂本先生戴着水桶听雨声,背部就出现了‘四缝线’

09

Margiela:“为了展现我脑海中比较极致的时装。我认为在一个类似于宇宙般沉浸的空间去展示它,是非常重要的——它必须是围绕一种颜色构建出来的。”

在80年代末,大多数展厅和商店,都是灰色的混凝土和黑色设计家具。Margiela 便选择了一个不同的颜色——白色。

Margiela 从街上或‘救世军慈善组织’那找来被人丢弃的家具。当它有一个有趣的设计时,它会被涂成颜色。否则,它会被白色的棉布覆盖着。

他们真的把所有东西涂成了白色,电话、电视、桌子、墙面,你不知道底下是什么,全部被涂成白色。

△Maison Margiela 的 Maison

‘Maison’在法语里,是「家」的意思,它更接近于英语中的‘Home’。有相当一部分品牌会使用‘Home’‘House’作为品牌之家著称,Maison Margiela 选择使用‘Maison’再合适不过。

10

离开

“我能看到时尚界的变化,涌出更多细长的、长到脚踝的、窄小的,再加以破坏的设计,我觉得很奇怪,我很沮丧……”或许,Margiela 很早之前就萌生了退意。

就像前不久,山本老爷子,透过‘Yohji Yamamoto Fall 2020’控诉的,“如今很多不到40岁的设计师,都决定以类似的方式经营品牌,产出简朴、黑色、磨损的服饰。我还要这么做吗?”他曾在后台表明过自己的疲累,可终究没有答案。

他退出 Hermes,被时装屋收购。到最后,Margiela 成了自己品牌的创意总监。他很苦恼,因为他是一名不停创作的时尚设计师,他不是一个只懂得指挥助理的创意总监。

于是,2008年9月29日,在 Margiela 20周年纪念展上,他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自己的品牌。

“这一切始于我们不得不在秀展出的同一天,在网络里进行展示。这消磨了时装带来的惊喜,带来的能量。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感到难过,这是时尚界不同需求的开始。我不确定自己能否供给这种新的需求。”这段话,引发了十余年来无数时尚看客的迷思。

在 Martin Margiela 离开品牌后,品牌名从 Maison Martin Margiela 改为 Maison Margiela。Nina Nitsche 被任命创意总监。2014年,John Galliano 接任。

2018年,巴黎时尚博物馆加列拉宫举办 Martin Margiela 回顾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讨论。

△Raf Simons、Rick Owens

他的作品从不尝试取悦,却被那么多人喜爱。

前意大利Vogue特刊主编、欧洲最具革新精神艺廊 Galleria Carla Sozzani 创始人 Carla Sozzani 认为“Margiela 是我们在时尚界的最后一次革命”他的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真的伟大。

我们有过的一切、我们欣赏的所有,都过去了,未来就是这样。

本文来源于涂鸦不是当代艺术

相关资讯

移动应用
扫描关注art微信 art移动版 服装人APP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