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W服装设计网

上传作品

位置:CFW服装设计网 > 资讯 > 服装服装参赛指导 > 怎样的“品·智”创意才叫打动人心?听“轻纺城杯”时装创意大赛评委醍醐灌顶

怎样的“品·智”创意才叫打动人心?听“轻纺城杯”时装创意大赛评委醍醐灌顶

来源:中国纺织报 2016-09-02 25.2W阅读

核心提示:“中国轻纺城杯”中国国际时装创意设计大赛初评已经结束。那么这些入围作品是如何打动评委的?他们是否存有共性,有章可循?小编在评委们对本次大赛作品的点评中找到了答案。

“中国轻纺城杯”中国国际时装创意设计大赛初评已经结束。参与本次评审的6位评委本着对每一位设计师认真负责的态度与尊重,对2200余份稿件层层选拔,最终30组作品成功晋级决赛。今年的通过率仅为1.3%,与去年1.5%相比,竞争更为激烈。

那么这些入围作品是如何打动评委的?他们是否存有共性,有章可循?小编在评委们对本次大赛作品的点评中找到了答案。

中国经济传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纺织报》社社长马立群:

服装是一种时尚产品,最终只有实现穿着才会产生一定的价值,因此服装设计只有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才更富有生命力。

作为大赛的主办方之一,我们组织“中国轻纺城杯”中国国际时装创意设计大赛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平台,让更多有才华的设计师脱颖而出,提升我国服装产业的设计软实力。

很显然,经过了8年的发展,这个大赛已经成为一个设计人才的孵化平台,越来越被各个年龄段的设计师所关注。尤其是今年,我注意到参赛选手的年龄结构较往年更加丰富。以往大赛的参赛者多为来自全国及国外各服装院校的学生,职业设计师则较少。而这次大赛的参赛者不仅有“80后”的设计中坚力量,甚至还有“70后”的资深设计师,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种变化说明大赛是成功的,其在行业中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时装创意大赛离不开那些具有天马行空创意的年轻设计师,也离不开有一定设计经验的职业设计师。因为职业设计师经过市场多年的打磨,其作品在把握时尚潮流脉搏的同时,也更加接地气。

众所周知,服装是一种时尚产品,最终实现穿着才会产生一定的价值,因此服装设计只有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才更富有生命力。“中国轻纺城杯”中国国际时装创意设计大赛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职业设计师加入其中,带动年轻设计师共同发展,并以创造出以人为本的产品为己任,助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提升。

中国服装功勋人物奖章获得者、高级服装设计师李欣:

在评选中,我更偏向于挑选能够将时尚、创意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作品,在面料方面,具有新想法和新结构的作品往往更容易入围。

自大赛成立至今,我感觉参赛选手作品的质量逐年提高。就今年参赛作品而言,国外选手的画稿质量较前两年要好很多。在评选中,我会更注重挑选能够将时尚、创意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作品。在面料方面,我们想挖掘更多具有新想法和新结构的作品入围。

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能有更多的职业设计师参与到大赛中,并通过比赛提升设计水平。在大赛初期,参赛的职业设计师并不多,参赛选手大多为院校学生,但近几年,由于大赛在业内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因此参赛的职业设计师数量逐年增多,他们的参赛作品质量普遍比院校的学生高很多。另外,在今年的院校参赛作品中,虽然有一些出色的作品,但数量并不多,特别是一些地处偏远地区的院校,其参赛作品所呈现出的信息量依然比较陈旧,缺乏设计的时尚性和面料的多样性,特别是在大赛主题“品·智”时代的体现上,尤为欠缺。另外,还有一些院校的积极性很高,组织了很多学生参赛,但是最后入围的数量并不多,因为有些学校的整体设计水平依然较弱,很多细节之处仍有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前的参赛作品中,手绘画稿往往比较多,但自从电脑计算机技术在行业内普及后,手绘稿件数量逐年减少,大部分参赛作品都使用电脑软件制作。因此,今年很多参赛作品的形式类似,只有衣服上的细节变化,没有太多亮点和区别,更像是机械化批量生产出来的作品。我希望以后的参赛选手能够多投手绘稿件,用笔表达出真实的设计构思,使得画稿更生动活泼。作为设计师,手绘是基本功,用手绘表达自己的真实创作意图,既能让评委从作品中看出设计者的真功夫,也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从雷同的电脑软件画稿中脱颖而出。

今年,大赛决赛时间提前,因此留给入围选手的备赛时间很紧张,希望选手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作品做得更好、更完美,我们希望在决赛的时候能够看见更多优秀的设计作品。

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得者、北京玫瑰黛薇服装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刘薇:

设计师不仅要图画得好,对工艺、材质的把控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么他们就不能娴熟地驾驭材料,也就更做不好衣服了。

在我看来,大赛的主题“品·智”时代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选手们应该广开思路,更加注重对新型材料的运用。在这里我所谈到的新材料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向,一是在牛仔面料等传统材料上进行再造;二是突破传统纺织材料限制,转而使用一些发光、挺阔的非纺非织高科技材料;三是应用一些具有透气、发光、发热等功能的新型材料。

为了与大赛主题相呼应,选手们对材质的把控是我在大赛评审过程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一个设计师不仅要图画得好,对工艺、材质的把控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么他们就不能娴熟地驾驭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能掌握材料,衣服是做不好的,更不要提后续的批量化生产了。值得欣慰的是,今年不少参赛选手在创作时都想得比较深入,他们不仅注重平面的绘画效果,而且对材质的选择、再造方面也非常注重,同时还能把当下最前沿的流行趋势、色彩等概念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此外,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参赛作品的鲜明、充满差异化的风格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东南亚地区的选手所设计的作品在色彩、细节等方面的处理上往往极具民族风情。欧洲、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选手更注重对现代流行理念的诠释,作品风格比较超前。国内院校选送的作品则各具特色,一些知名大学由于具有较先进的教学水平和设计理念,他们会引导学生往现代、时尚、科技这些方向去进行设计。云南、海南等地区院校选送的作品则非常具有民族特色,选手们会把民族传统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设计当中。

不过,在评审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个别学校选送的稿件虽然数量很多,但是由于形势上非常雷同,入围成功率不高,有时几十幅作品挑选过来,风格都大同小异。这可能是院校的指导方向不够准确,对时尚趋势的理解存在一定问题所导致的。这些院校所选送的作品仍停留在前几年所流行的风格中,既不时尚、富有创意,也不简约、成衣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薇:

以前,选手们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表象、浮夸的东西上,现在他们则愿意沉下心来,去关注内涵层面的东西。

在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综合素质、审美能力显著提升这一大背景下,本届参赛选手的整体水平较往届有了显著的提升。以前,选手们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表象、浮夸的东西上,现在他们则愿意沉下心来,去关注内涵层面的东西,并能适当地融入奥运等实事元素。实际上,这一变化与国际上一些高水平服装设计大赛轻松、实穿的作品风格不谋而合。今年选手们不再一味追求所谓“炫酷”的舞台风格,不再为了参赛而参赛也恰恰说明了“中国轻纺城杯”大赛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国际化。

大赛的主题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在我看来,今年赛事主办方之所以将主题定位“品·智”时代,是希望选手们能多去关注材料与人体机能的关系。因此,作品能否与主题相契合是我在评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考量因素,风格简约而现代、能运用新材料、有个性的作品更能吸引到我的关注。

在评审过程中,我发现设计师选手的作品在风格上往往更偏向成衣化,对面料的把控也更加成熟。而学生选手的整体水平则参差不齐,一部分作品能给人一种“惊为天人”的感觉,另一部分作品则看上去较为初级。其实,无论水平如何,参赛这一过程是最能让学生学到东西的。通过比赛,选手们可以发现自身不足,还能接触到更多上下游企业,加强自身对市场的把控能力,因此,无论能否入选,大家都应该积极参与。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邹游:

设计其实就是想象力的绽放,在挑选作品的标准方面,我比较看重选手的创造性,会着重从色彩、服装的廓型等方面进行评定。

首次参加大赛评审初评工作,给我的感觉是大赛具有一定影响力。参赛者的成分组成中,除了有各大高校的在校生外,也不乏一些专业设计师的加入,甚至还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泰国等国家的自由设计师踊跃参与。在作品质量上,年轻设计师对于面料材质、肌理的把控也比较成熟,很多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设计其实是想象力的绽放,与众不同的设计可以展现出设计师不凡的审美品味和独特的想象力。在挑选作品的标准方面,我比较看重选手的创造性,会从色彩、服装的廓型等方面进行评定。

在今年的参赛作品中,色彩选择是十分丰富的,在版式结构图方面的诠释力也比较出色。但服装设计要学会做减法。我最推崇的一个词就是现代感,而现代感对我来讲就是要将简约和解构相集合。现代性的设计语汇,是趋向于更精炼的、更简约的,而不是一味复杂堆砌。设计师要学会去掉颠来倒去的粉饰,学会简洁直白地体现自己的设计理念。

此外,设计师也要习惯走出去,抱有好奇心,并能敞开心扉,接受更多新鲜事物,如果不了解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怎么去和世界对话?怎么和消费者对话?商业行为不是束缚设计师的镣铐和枷锁,而是给设计师有限的空间,让设计师去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其实正是设计的本质。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设计师这一角色最重要的行为方式。

中华女子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范晓虹:

优秀的服装不仅要具有美观性,更要具有实用性。一些选手的作品虽然非常富有创新性,但是选用的面料达不到实际的设计效果。

参加大赛评审工作已有3年,通过比较感觉到,今年大赛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今年大赛的主题“品·智”时代十分贴合当下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的需求,很有前瞻性,可以引导设计师从“智”的思考出发,应用到服装设计上来。今年很多作品在面料的选择上,并没有单纯地局限在面料再造,而是配合了时下流行的新工艺,选用了很多具有科技感的新型材料,更加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更好地体现了服装时尚理念。

此外,今年的作品融入了更多新的元素,其中色彩是今年最大的亮点。今年的参赛作品在色彩方面十分大胆、有朝气,完全不同于往年只注重黑、白、灰。

但美中不足的是,一些参赛作品出现模式化现象,设计图很漂亮,但是其实并不“走心”,只注重形式感。其实,现在很多服装设计的创新难点更多是来自设计者自身的固化模式,如果设计师能够跳出所有的束缚,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在选择作品时,十分看重设计的合理性。一些选手的作品,设计很有创新性,但是选用的面料达不到实际的设计效果。优秀的服装不仅要具有美观性,更要具有实用性。服装结构设计位于服装设计的中间环节,结构设计蕴含着款式构成的合理性,而工艺设计则蕴含着结构关系的可行性。

(本文由本报记者贾榕 、于淼、徐晶鑫、郑艳霞共同采写)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CFW服装设计”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CFW服装设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CFW服装设计” 以及“作者姓名”,不得对本网站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CFW服装设计)”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网站与机构,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移动应用
扫描关注art微信 art移动版 服装人APP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