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W服装设计网

上传作品

位置:CFW服装设计网 > 资讯 > 服装上海时装周 > 上海时装周:“虽然中国设计师涌现,但他们还没有身份标识”

上海时装周:“虽然中国设计师涌现,但他们还没有身份标识”

来源:好奇心日报 2017-04-10 10.6W阅读

核心提示:上海时装周第二天的 Mode 展上,冷芸以“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为主题,讲了讲中国独立设计师的过去未来和现在,其中有不少有趣的观点,我们认为值得一看。

上海时装周第二天的 Mode 展上,冷芸以“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为主题,讲了讲中国独立设计师的过去未来和现在,其中有不少有趣的观点,我们认为值得一看。

冷芸身份很多,她是时尚商业顾问、撰稿人、博士,2013-14 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访问学者,美国政府富布莱特奖金获得者,伦敦时装学院管理学硕士,曾在耐克、百丽、利丰集团工作,写过两本书《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和《时装买手实用手册》,也做买手的培训。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独立设计师第一次站上国际舞台在 1987 年,那时候没什么商业目的,主要为了交流文化

“现在很多人会有一个误解,认为中国时装设计师是最近才有的现象,其实他们已经有 100 多年历史 ,从解放前就有,就算中国处于不太开放经济比较落后的阶段依然是有设计师的,只不过不为人知而已。今天我们会从 80 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说起。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设计师第一次站上国际舞台是 1987 年,是一位上海的设计师,那个时候都是国营企业,所以他是由上海服装研究所派出去的,代表中国政府在巴黎时装周上走秀,那时候不叫时装周,应该叫服装文化节。这个设计师叫陈珊华,她做了一个红黑系列,即使今天看上去也非常震撼,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旗袍,红黑色彩代表中国的感觉,但裁剪很现代。

现在已经没有人记得这个名字了,为什么我要让大家在今天记住这个历史呢,因为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会成为历史,你要知道真正冒尖的人是非常少数的,如果我们都不记住我们自己的历史的话,谁还会记住呢。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光看现在,你要知道现在不是突然之间成为现在,而是由历史这么长时间的积累,这么多前辈的铺垫,才有我们今天,包括上海时装周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图片来源:知网

我不介绍 90 后设计师,不是他们不够好,而是沉淀的时间还没到

“现在四大时装周,每一个时装周都可以看到中国设计师的身影,但是最后谁能走出来还需要时间证明,我自己做采访,除非有些特殊的原因,我很少采访商业经验有十年以下的人,因为我觉得设计师必须要时间沉淀,过早地让一个设计师接触喧哗的媒体对他来说好处不大。我看到过太多的年轻设计师被媒体渲染过头毁掉,他就是觉得自己成为大师,实际上离大师的距离还非常遥远。

所以我今天介绍的设计师都是 70 后,没有 90 后,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好,而是沉淀的时间还没到。”

她眼里有影响力的中国独立设计师:

冷芸提到了 6 个早期以“文化交流”为主要目的到海外走秀的独立设计师的名字:吴海燕、刘洋、谢峰、梁子、马可、王陶。

吴海燕是最早海外时装周走秀的设计师。谢峰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真正登上巴黎时装周的设计师。马可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受邀参加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的设计师,不是郭培。在此以后任何人说他是第一个的,都不是真的。



吴海燕设计作品 图片来源:搜狐

除此之外,她认为现在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独立设计师应该是:

马可,冷芸认为她最主要的影响力是艺术教育,“她把‘无用、做成社会企业性质而不是纯商业品牌,她希望用自己的品牌/设计去挽救中国的手工艺,所以她对海外的影响力主要是通过她的作品和思想,通过博物馆、艺术展馆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

Uma Wang ,“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设计师,也是一个 70 后,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扩展了海外销售渠道的设计师。很不容易,也算是一个破冰之旅。成为主流市场的主流品牌,起码 Uma Wang 走出了第一步,进入了多家买手店,同步在国内国外发展,有里程碑的意义。”

TAORAY WANG王陶,“她也是 milestone designer,原因是她的客户群面向华尔街精英女性,年收入百万年薪,她更多的是做小高定业务模式,从全球个人当中接订单,她还没有开店,但只要开发布会,坐在第一排的人至少半场半场包她的衣服。另外她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真正为美国政治家设计衣服的设计师。通过个人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郭培,“80年代坚持到现在为数不多的设计师,就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一件事情坚持三十年,而且大家知道在前 20 年里可能都不赚钱。”

中国市场形势最好,但我们还是面临两个大问题:

一是国际化人才,现在国内专业买手非常少,很多人对买手的定位也不清晰。

另外,“现在很多人出国留学,然后再回来,如果他们把自己好好沉淀十年,这十年会是成为未来国际人才的动力,如果你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更大的发展,先好好沉淀十年,未来的中国企业需要大量的国际化人才。”

个人层面来看沉淀文化修养和思考很重要。当然技能是基础,学技能很快,但修养和品味的提升很难。再就是坚持,你周边是非常喧闹的世界,你还要面对生存的问题,你还要沉淀自己,但如果你想长远发展这是必须的。

二是时尚身份标识 (fashion identity),这也不是短期能解决的。冷芸举了两个例子:

1.1973 年美国法国独立设计师的凡尔赛之战:这场设计之战,美国派了 5 个设计师(Halston, Anne Klein, Stephen Burrows, Oscar de la Renta, Bill Blass)对法国 5 个最有名的设计师(Yves Saint Laurent, christian Dior, Hubert de Givenchy, Pierre Cardin, Emanuel Ungaro)

当时巴黎的设计师觉得美国是没有设计师的,颇像我们现在的中国,当时大家都瞧不起美国设计师。美国设计师在凡尔赛宫和他们做了一场对谈(其实是一场比赛)最后美国设计师赢了,他们为什么能成功,这就回到 fashion identity 的问题。

一是当时的法国还是非常沉迷于自己的历史,沉迷于高级定制的荣耀,所以他们没有把美国设计师放在眼里,没怎么准备,而美国设计师将其当作一场真正的战争在准备,非常用心。

第二,法国高定还是非常高贵的,宫廷式的、奢华的面料,演出的形式也非常昂贵。美国反正也没钱,他们就用非常务实简洁,释放女性身体的这种风格应对。

当时全球的社交名媛、重要的媒体、政治首脑,看惯了很多高定的奢华复杂,虽然也很精致,但看到这种非常简约、释放女性身体的设计,大家一下都很感兴趣。所以 identity 很重要。

“凡尔赛之战”,图片来源:新浪

川久保玲、三宅一生、山本耀司这些日本设计师的作品大家一看就知道设计师是谁,identity 非常明确。

像川久保玲,完全打破了70年代欧洲精致的主流,她有意识做地看上去非常粗糙、不显示人身体、没有形状臃肿的廓形、单色调色彩,这种学术上说粗糙美的美学打破了法国精致高雅的美,他们用这样一种身份标示获得垄断。

如果我们中国能出这样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设计师,我们的 identity 在哪里?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你现在看 90 后的设计师,你可以说他既是国际化的,也可以说他是没有 identity 的。

不过 identity 越来越难找,现在的年轻人什么东西没看到过,你要是有一种视觉震撼,你要设计一个自己的时尚语言风格越来越难,但是你需要(努力),不然的话你也许在商业上很成功,但你很难在设计上造成巨大的影响力。

来源:好奇心日报 文/高雅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CFW服装设计”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CFW服装设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CFW服装设计” 以及“作者姓名”,不得对本网站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CFW服装设计)”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网站与机构,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移动应用
扫描关注art微信 art移动版 服装人APP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