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小程序打开
核心提示:日前,波士顿大学联手哈佛商学院进行了一项有关奢侈品消费的研究,发现购买奢侈品尽管能够让消费者感觉个人身份和地位有所上升,更加自信、满足和光彩照人,但也会让一些消费者患上“冒充者综合症(Impostor syndrome)”。
日前,波士顿大学联手哈佛商学院进行了一项有关奢侈品消费的研究,发现购买奢侈品尽管能够让消费者感觉个人身份和地位有所上升,更加自信、满足和光彩照人,但也会让一些消费者患上“冒充者综合症(Impostor syndrome)”。
冒充者综合症:又称自我能力否定倾向,是 Pauline R. Clance和 Suzanne A. Imes在在1978年发现并命名的,是指一个人按照客观标准评价,已经算是功成名就,但是其本人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没有能力取得成功,感觉是在欺骗他人,并且害怕被他人发现此欺骗行为的一种现象。
根据波士顿大学和哈佛商学院的研究,一些消费者会认为购买奢侈品是一种“不正当特权(undue privilege)”,因此产生一种“不真实(inauthentic)”感,影响自信心,表现得不自信。举例而言,一些人在拥有昂贵的手袋后,拎着它走在街上,会感觉这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可能会产生害羞、尴尬或者自己与奢侈品格格不入的情绪。
研究人员发现,出现类似情况的消费者并不少,从“奢侈品核心客户”到“中产阶级”都会有消费者表现出“冒充者综合症”。为了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研究人员在9处奢侈品消费场所进行了调查,包括曼哈顿上东区(Upper East Side)、纽约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马萨诸塞州的富人度假区-Martha’s Vineyard 等。
研究数据显示,只有大约30%的受访者不会产生“不真实”感,因为他们相信自己配得上或有资格享受这些奢侈品服装和配饰,或者认为在某些特定场合下,自己穿上奢侈品衣服,带上奢侈品服饰很“自然”。
然而对于大部分受访者而言,奢侈品却成了一种“心理负担”,一种“不正当的或不应得的特权”,即便这些人有能力有钱买下它。
不过,有趣的是,当消费者观看奢侈品广告,被暗示“这些奢侈品都是你应得的,都是你配得上的”时候,那些所有的“坏情绪”就会暂时烟消云散。
那么,如何缓解奢侈品“冒充者综合症”症状呢?研究人员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最好挑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比如在旅游观光时购买手袋、为结婚纪念购买钻戒等等,或者对自己心理暗示,说服自己“我配得上它”。
研究报告的作者Nailya Ordabayeva女士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最重要的是真诚对待自己,如果那些奢侈品物件不能反映真实的自我,会让你感到不真实,那么等待它们的命运最终将是衣柜或者垃圾桶。”
丨 消息来源:英文网站phys、哈佛商学院报告
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丨责任编辑:江帆(华丽志)
法国巴黎, 11 月 23 日 — — 中国可持续时尚奢侈品品牌天意 TANGY Collection 于塞纳河畔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周年活动,庆祝天意品牌创立三十周年、旗下天意莨绸生态时尚文化体验空间“莨之家”落户巴黎五周年。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CFW服装设计”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CFW服装设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CFW服装设计” 以及“作者姓名”,不得对本网站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CFW服装设计)”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网站与机构,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