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小程序打开
核心提示:1893年,日本顶级珍珠品牌 Mikimoto(御木本)的创始人御木本幸吉(Kokichi Mikomoto)成功培育出第一颗半圆形珍珠。随后,他继续钻研和改进培育方法,直到1916年才真正掌握成批培育具有商业价值的优质珍珠的方法。
在人工养殖珍珠的方法被发明出来之前,要想获得品相完好、质量上乘的珍珠全凭运气。
1893年,日本顶级珍珠品牌 Mikimoto(御木本)的创始人御木本幸吉(Kokichi Mikomoto)成功培育出第一颗半圆形珍珠。随后,他继续钻研和改进培育方法,直到1916年才真正掌握成批培育具有商业价值的优质珍珠的方法。(详见《华丽志》:人工养殖珍珠的开山鼻祖,日本皇室御用珠宝品牌:MIKIMOTO)
如今,珍珠的养殖方法通常为:在母贝中植入细胞小片或者是珠核加细胞小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培育出珍珠。坚硬的贝壳能保护蚌肉不受到捕食者的伤害,软体动物的壳可分为三个独立的部分,其一便是真珠质/珍珠母,这部分能不断分泌碳酸钙来扼杀异物,这一持续反应的最终结果就是“珍珠”。
御木本幸吉在1916年掌握的是海水珍珠养殖法,使用的是体型较小的、日本本土的阿古屋母贝,迄今为止,阿古屋珍珠依旧是重要的高端珍珠品种之一。之后,Mikimoto 公司又成功使用体型稍大的南海母贝培育出极为特别的黑珍珠和白珍珠。
位于滋贺县的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200多万年来孕育了多个品种的蚌类动物,其中大部分能自然产出珍珠。
上图:琵琶湖
1917年,滋贺县政府特地邀请御木本幸吉及其团队,在当地传授珍珠养殖方法并培育淡水珍珠。最初,研究人员采用进口的母贝进行培育,但一直未能成功。直到1924年,研究人员再次前往滋贺县,使用琵琶湖原产的珍珠母贝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才得以成功实现淡水珍珠的人工养殖。
据悉,研究人员没用使用细胞小片或者是珠核加细胞小片,而是将软体植入琵琶湖原生母贝的性腺中,然后等上三年。最终发现,采用这种“无核式”,或者“细胞组织核”的养殖方法,一个母贝中能产出至多20颗珍珠。
最后,琵琶湖周边成为日本国内重要的淡水珍珠产地,一度风靡全球市场。但到1980年代末,琵琶湖的珍珠产业迅速滑坡。
行业人士指出,琵琶湖珍珠正“内外交困”:外部是来自中国同行的激烈竞争,内部则面临生态系统脆弱、母贝成活率低等问题。
来自中国同行的激烈竞争
尽管琵琶湖培育出圆珠的比例不及海水珠,但形状多样,颜色丰富。在1930年代后期,琵琶湖南岸沿线的珍珠产业就此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十年间,琵琶湖珍珠主导了全球市场。在当时,很多日本消费者对本土的淡水珠生产知之甚少,直到相对较近的一段时间,高价奢侈品的黄金销售点绝大部分位于海外。
尤其是日本滋贺县大津市生产的真保珍珠(Jinbo Pearl),直接出口到欧洲和南美的精品店,养活了无数琵琶湖珍珠养殖户。1970年代,琵琶湖的珍珠年产量达到历史巅峰的6吨多,随后的十年间,珍珠的年出口总价值达到400亿日元。
中国所采用的养珠法,其实就是源自日本,是当年两国间文化交流项目的一部分。滋贺县某渔场管理人员 Seki Shinsuke 表示:“当时,日本与中国有交换项目。我们传授技术,多半没有意识到未来的影响。事实上,日本派出了不少专家去中国帮忙。”
随后,中国的淡水珠行业一路向好,尽管最初也曾因为品质良莠不齐、行业不规范等原因不被看好,但在经过数年的改进和整改后,当前中国培育的顶级淡水珠,已经能与琵琶湖淡水珠一较高下。
重新整顿后的中国淡水珠养殖业正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领先的商业淡水珠生产商。中国培育珍珠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3世纪,当时的中国养殖户把小的护符植入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来打造珍珠佛陀。
如今,中国沿长江流域有多个淡水珠养殖场。十多年前,中国的养殖者还将母贝替换成了“三角蚌”,这种母贝中培育出来的珍珠,品质较之前又有了显著的提升。
环境影响深刻
淡水蚌类动物生活在低温且矿物质丰富的干净淡水中,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周边环境污染,琵琶湖本身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周边农田引水排放造成的水道污染,工业和家庭用水排放,降低了琵琶湖的水质。
日本淡水珍珠养殖业的衰落,一部分是因为滋贺县的多种防洪措施,例如在海拔更高的地方修路、在位于琵琶湖南边的野洲河修建排水运河等。
当年,为补偿生计受到影响的居民,滋贺县向相关行业赔偿了近2万亿日元,其中部分就用于建造新的珍珠养殖场。
2001年,部分补偿金开始投入相关设施的修复工作 —— 例如安置蚌类的金属笼、疏浚湖底等。珍珠养殖湖需在湖底安置固定蚌类的专用设备,因为只有在1米以下的水中,母贝才能培育珍珠,整个培育时长大约是3年。
来自日本三重县的 Sueharu Hane 自高中毕业后就在 Mikimoto 的珍珠养殖场工作,后来他收到补偿金,并搬到滋贺县。“一开始来的时候,我向很多人请教培育母贝的技巧,但他们把我们视作竞争对手。最后终于有一两个友善的当地人伸出了援手。”
Sueharu Hane 及其家人运营养殖场有20多年的历史,但行业崩溃后,他成了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如今,85岁高龄的 Sueharu Hane 依旧享受户外生活,“只要我还做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
气候变暖导致的水温升高、泻湖受损,同样冲击着琵琶湖的生态环境。
目前,琵琶湖的最南边,存在五家珍珠养殖场。从父亲手中继承近江八幡市珍珠农场的 Masakazu Saiki 表示,母贝与特定种类的淡水物种存在共生关系,比如说鲶鱼。在幼体期,蚌类只有寄生在鱼鳃上才能存活。但2016年,赤藻在琵琶湖大面积爆发,鱼类和蚌类伤亡惨重。
在成长为能植入珍珠母片的母贝之前,蚌类需要1~2年的成长期,而最终能成为母贝的蚌类不到总数的1%。目前,养殖者正与研究人员合作,看如何提高母贝的成活率。
“维持生计很难,我们必须找到方法,让更多蚌类能成长为母贝”,Masakazu Saiki 说道。
东京人类和自然研究所(Institute for Humanity & Nature)、滋贺县立大学(University of Shiga Prefecture)组建了一只联合研究团队,共同研究草津市(Kusatsu)泻湖的生态系统。泻湖是淡水珍珠养殖场的起源。
研究员 Tohru Ikeya 指出,团队与当地养殖户一起,共同探讨如何修复泻湖生态系统。滋贺县实施的一项长期修复项目刚刚结束,使得这些泻湖能够再次被利用。“泻湖有着重要作用,其能够为母贝提供足量的营养物质,泻湖没有风浪,且水波温柔。”
只要在上游安装污水处理设施,就能够保证有稳定的水流进入泻湖。目前,当前部分生态已经逐步恢复。Tohru Ikeya 表示,“过去,养殖户和当地人出行主要靠船”,目前仅有少部分地区仍在采用这种无害环境的出行方式。
但全球气候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依旧难解。Masakazu Saiki 表示:“全球变暖正打破湖泊的平衡,去年夏天,湖水温度达到了30摄氏度,创历史新高。”
Masakazu Saiki 的父亲指出,跟过去相比,现在的母贝更瘦、更虚弱。“过去的珍珠品质更好,因为蚌类本身更健康。”
上图:琵琶湖出产的无核珍珠
难以品牌化
琵琶湖珍珠在市场上的金字招牌,让很多人以为产自滋贺县的淡水珠就是该品种。有部分不法商家利用了这一认知,将等级不够好的珍珠挂以“琵琶湖珍珠”的名号出售。
神户珍珠博物馆(Pearl Museum)的策展人 Kumiko Okazaki 指出,原来品质不好的珍珠,震荡后会在黑色纸面上留下明显的粉末痕迹,但如今琵琶湖珍珠与其它品种珍珠很难区分开来。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U.S.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的规定显示,任何将淡水珍珠打上“琵琶湖”品牌的举动,都违反了公平贸易准则。应对这一条例,日本森山市制定并实施了当地在琵琶湖培育珍珠的标准,同时,森山市的珍珠卖家捐出部分收入,回馈当地的行业协会。
与此同时,日本本土也出现了新的淡水珠养殖集中地——位于茨城县的霞浦湖(Lake Kasumigaura)。1980年代初,琵琶湖珍珠养殖业走下坡路时,不少养殖户搬到了霞浦湖,建立全新的淡水养殖地。
在霞浦湖,养殖户成功培育出了与琵琶湖母贝杂交品种: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但这样的杂交带来了意料之外的结果,琵琶湖的纯珍珠母贝越来越少。
目前,日本已知的纯珍珠母贝仅一种,生存在日本本州岛最北端的青森县的 Lake Anenuma(日语中写作:姉沼)。这一纯种母贝得以保留,主要因为淡水珍珠养殖业并未在日本北部地区形成规模。
背后隐性问题凸显
日本的研究人员和养殖者正通力协作拯救珍珠行业,但部分关注者提出了更多隐藏在行业背后的问题。
美国善待动物组织 PETA(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国际营销高级副总裁 Jason Baker 指出,珍珠养殖是一个不道德的剥削行业。他认为,尽管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蚌类在“植种”时有痛感,但希望人类能有同情心。“即便是在不伤害的动物和地球的前提下,也有无尽的珠宝可供选择。”
滋贺县立大学浮游生物生态学教授 Syuhei Ban 则持相反意见,称珍珠养殖是一个自然过程。另外,双壳类动物在贝壳张开后不久就会死亡,所以人工采收并不会给它们带来额外的痛苦。
Tohru Ikeya 表示:“在蚌类被杀时,草津市的当地居民会举办盛大的祭会,而且从小学起,他们就教导孩子们尊重生命。”
尽管收获珍珠的确会导致母贝死亡,但蚌肉并不会被浪费。蚌肉虽然不是一道特别受欢迎的菜肴,但 Masakazu Saiki 会将蚌肉可食用的部分出售给当地的一家餐厅。
相较道德问题,珍珠养殖行业涉及的相关环境问题更为外界所诟病。2019年12月,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发布报告“A freshwater mussel apocalypse is underway(淡水蚌末日启示)”。报告中,Carie Arnold 研究发现,淡水蚌在维持生态环境健康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美国和欧洲)无数的淡水蚌正在死亡”,部分品种甚至一夜之间就成了濒危物种。
Jason Baker 强调,人类为追求美,已对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养殖业导致了天然珍珠贝的消失。”
Tohru Ikeya 表示,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琵琶湖的野生蚌类“近乎绝迹”,而养殖的珍珠蚌则繁殖困难。
无疑,受到多种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琵琶湖周边剩余的珍珠养殖场正面临一场抉择。如果养殖户最终放弃人工养殖,那在未来,琵琶湖的珍珠或许将再次全部由野生蚌类产出。
丨消息来源:The Japan Times、维基百科、《华丽志》历史报道
丨图片来源:Jinbo Pearls、Biwako Visitors
丨责任编辑:LeZhi
来源:华丽志
今年冬季,以「连接」为概念的设计师品牌 YOKE 联手日本设计师南贵之的 Graphpaper 再推出新作。
作为「后 City Boy」时代的年轻代表之一,日本品牌 CLESSTE 一直以来凭借松弛宽廓的版型精髓、更现代化的高级格调质感,而收获了不少日系潮流玩家的喜爱。近日,CLESSTE 也在品牌官媒发布预告,其 2024 假日系列新品,即将迎来正式发售。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CFW服装设计”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CFW服装设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CFW服装设计” 以及“作者姓名”,不得对本网站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CFW服装设计)”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网站与机构,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