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W服装设计网

上传作品

位置:CFW服装设计网 > 资讯 > 服装广东时装周 > 文化自信崛起下的“非遗新造”

文化自信崛起下的“非遗新造”

来源:CFW服装设计 作者:石三金 2023-04-03 8.3W阅读

核心提示:在民族自信日益提升的当下,中式美学概念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重视,曾被束之高阁的“非遗”逐渐掀起浪潮,无论是中国本土还是全球时尚界,都对这些充满历史底蕴的艺术文明瑰宝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在民族自信日益提升的当下,中式美学概念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重视,曾被束之高阁的“非遗”逐渐掀起浪潮,无论是中国本土还是全球时尚界,都对这些充满历史底蕴的艺术文明瑰宝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图片

然而,虽然非遗时尚快速“出圈”,但如何赋予“非遗”更多的时代意义仍是当下时尚行业的关键议题。

广东省有着瑶族刺绣、广绣 、潮绣、小榄刺绣、珠绣、香云纱染整技艺、抽纱、墩头蓝纺织技艺、麒麟舞、剪纸、钉金绣、潮州金漆画等丰富的“非遗”项目,这些年来,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服装服饰工作站)牵头,以湾区(广东)时尚文化周、广东时装周为重要展示平台的“非遗新造”项目,经过多年造势,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活动亮点。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不断在设计中运用传统非遗手工技艺,通过“服装”这个最直接、最明显、最易被大众触及的介质,让古老的非遗文化以灵动的姿态走向更多人的生活。

图片

非遗+创作

当代东方美学受青睐

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将非遗的概念第一次带到大众面前。然而,每年依然有非遗项目走在消失的路上。甚至有人认为,当一种传统需要被保护才能生存的时候,它本身就已经失去了存在于当下的意义。

由此可见,要让非遗传承下去的关键,就是将它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起来,通过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活态传承、创新发展,才能让这些瑰宝“长生不老”,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时代光彩和文化魅力。

当前非遗项目中有很多传统手工技艺和民间艺术是农业时代的产物,在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社会中,其滋生和发展的社会土壤已不复存在,要让人们接受这些技艺和艺术所代表的传统生活方式很困难,但让人们接纳传统技艺留下的审美印记和烟火气息,则相对容易。

图片

图片

以剪纸、版画等民间美术形式为例,虽然它们现在已经不再是主流艺术形式,但它们所代表的的文化审美依旧深入人心。设计师们将剪纸、版画引入广泛的现代设计应用范畴,如请柬、商标、邮票设计、产品包装设计、插图、书籍装帧等,依旧极富表现力。

近些年来,随着东方美学的兴起,非遗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国潮风、汉服热,无一不在说明年轻群体对于东方审美的喜爱。一个有力的证明是,在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等社交创作平台上,分享中国元素设计的内容越来越多。根据2022年6月发布的《抖音非遗数据报告》,1557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抖音覆盖率已达99.74%,抖音电商平台上非遗好物销量同比增长668%。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除了民间力量的“自来水”,官方渠道也在加足马力宣传。前有故宫、国博等博物馆把文创设计玩得炉火纯青,后有《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舞蹈节目火上热搜。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找到了打开非遗传承的正确钥匙。传统文化、传统美学并不是过时的、土气的,只要把它们吃透了,活用到现在的生活场景里,就能带来独属于中华文化的视觉美感。

活学活用

广东非遗传承有妙招

基于这样的创作思路,作为广东省文旅厅认定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服装服饰工作站),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整合从事非遗创新的服装企业、设计师、院校专家、非遗保护单位及传承人、非遗推广大使等资源,为推动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贡献了积极力量。

3月24日,“时尚岭南·非遗新造”2023年广东非遗服装服饰展示交流活动暨优秀案例作品发布会亮相广东时装周,不仅展现了美轮美奂的非遗服饰,也展出了部分“非遗+文创”的作品。绘制着广绣经典图案的书签、水杯,结合广东醒狮文化的帽子、手套,用莞草编织而成的篮子、花瓶等,都在现场吸引了大批目光。可以说,这里的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抒写出富有浓浓烟火气的生活质感,赋予了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真实可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天,还有来自非遗保护、服装设计、新闻媒体、公益基金、产业研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以“时尚岭南·非遗新造”为主题,通过圆桌会议的对话形式,从各自领域、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广东非遗在服装服饰领域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碰撞出闪亮的思想火花、真知灼见。

图片

“事实上,这些年来工作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包括全面整理了广东纺织服装非遗项目相关资料,积累了丰富的传承地服务经验,与多个广东对口扶贫省份建立了非遗合作,组织广东设计力量带动多地非遗活化,并创建湾区(广东)时尚文化周搭建非遗时尚展示推广平台,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文旅产业振兴。同时,工作站还在探索创建“非遗数字化展厅”,通过数字化手段助力非遗保护、传播及创新。”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叶奕莉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各展神通

非遗经济正崛起

或许有人会疑惑,漫长的非遗保护与发展之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到底有什么意义?文化归属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写在每一个非遗消费者的购物单里——当非遗活动、非遗产品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时候,一个千亿级别的消费市场正在崛起。

据《2022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创新报告》显示,淘宝平台非遗店铺数量已突破3万家,非遗商品消费者规模已达亿级,18个非遗产业带在淘宝天猫年成交过亿。另有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非遗产业规模保守估计为1.4万亿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生产要素正在加速迭代,基础动能正在发生快速变化。而非遗作为一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文化,可以与任何地方的休闲文化及产业联系起来,对一些具有市场潜能和开发价值,与消费者日常文化生活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创新型发展模式,可以推动区域振兴、产业振兴和品牌振兴。

服装行业作为基础消费行业,是与非遗结合最早、最紧密的行业之一。在中国服装由世界制造业大国转向品牌大国的升级迭代期,非遗为服装设计师和品牌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一方面,非遗是经过一代代工匠艺人打磨、雕琢后方得以流传的工艺,其技艺之精湛远非工业时代的流水线作业所能比拟;另一方面,非遗寄托了无数国人的情怀和东方的审美传统,带有天然的爱国标签,对于企业打造国民品牌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除了服装,食品、美妆、文旅等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探索非遗与品牌的构建融合,以情怀促消费。以近期各地文旅局长走红网络为例,过去,受限于技术的限制,文旅消费只能寄托在乡村建设、博物馆等形式,而随着科技手段和民众意识的变化,文旅产业在社交平台获得新生,通过网红局长的“拉新”,有效拉动了当地的文旅消费热潮。比如广东鹤山市文旅局长谢文清,就因在咏春擂台上扮作咏春高手与木人桩挥拳“对打”而出圈,这种生动的形式既宣传了咏春拳法,又吸引了一批粉丝赴鹤山体验水乡文化,品美食,赏美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广州,还有许多曾经被媒体广泛关注的“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近年来都得到了不错的发展。比如广州传统手工艺的代表品种“三雕一彩一绣”,早已是全民皆知的城市品牌;曾经偏安一隅的西关打铜,被发掘出了网红潜质;过去只是由专业糕点师傅操作的饼印,成了一场又一场青少年体验活动中大受欢迎的道具……

当民众自发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非遗和产业的结合还会有更多的空间与路径,而商业上的成功又能反哺非遗传承的热度和力度,进一步助力民众建立文化自信,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正是活化非遗传承的重要价值所在。

原创声明:此文章为本网原创策划,转载请标注来源及记者,违者必究。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CFW服装设计”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CFW服装设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CFW服装设计” 以及“作者姓名”,不得对本网站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CFW服装设计)”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网站与机构,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移动应用
扫描关注art微信 art移动版 服装人APP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