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W服装设计网

上传作品

位置:CFW服装设计网 > 资讯 > 服装设计管理 > 过度曝光,奢侈品牌开始在二线城市关店

过度曝光,奢侈品牌开始在二线城市关店

来源:时尚头条网 2025-08-19 3.7K阅读

核心提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出现了一个显著趋势,新开门店数量同比下降 38%,其中非一线城市的降幅高达 48%,远高于一线城市的 10%。与此同时,一些奢侈品牌开始主动精简二线城市的网络,甚至彻底撤出。

国内奢侈品牌零售版图面临一次大洗牌。


2025年上半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出现了一个显著趋势,新开门店数量同比下降 38%,其中非一线城市的降幅高达 48%,远高于一线城市的 10%。与此同时,一些奢侈品牌开始主动精简二线城市的网络,甚至彻底撤出。


Loewe 关闭了昆明的唯一门店,Tiffany关闭了昆明首店,Pomellato 撤出哈尔滨、长春、西安、苏州和武汉,Loro Piana 与 Thom Browne 关闭了哈尔滨门店,Moschino 退出沈阳与海口,Bottega Veneta 关停太原门店,Roger Vivier 与 Montblanc 离开广西市场,Gucci 与卡地亚也相继撤出贵阳。


过去几年,奢侈品牌在中国快速下沉二线城市,高密度铺店、社交平台频繁曝光,再加上二手市场流通,一些城市的门店效能低、客流不足,反而让品牌显得随处可买,导致品牌的稀缺感和独特性被大大削弱。


表面上看,这是奢侈品牌的收缩或逃离,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场以效率为中心的零售门店洗牌,品牌正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放到一线及强二线城市的旗舰店,通过扩建、翻新和体验升级,更好地吸引和服务核心客群。


市场得不确定与消费欲望的下滑,让二线城市的奢侈品门店承压。


过去几年,二线中产的消费热情一度推动了门店下沉,但如今更多消费者开始变得精明,与其到处尝鲜,不如在少数标志性门店购买更具价值的产品。另一方面,旅行的恢复也让高净值人群的消费重新分流到境外和免税渠道,削弱了二线市场的目的性消费。


同时,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低效门店的交易,换句话说,需求端已经从买 logo转向买价值和工艺,这意味着品牌更需要在高级门店讲好故事,而不是靠广铺门店堆量。


在供给端,租约到期成为触发器。上一轮 2016–2019 的扩张潮所签下的大量租约正在集中到期,而此时店效下降、客流下滑,让续租变得缺乏吸引力。与其维持多个低效店铺,不如集中打造更多体验的旗舰店。如今,旗舰店不再只是卖货的店铺,而是承载品牌文化与叙事。


但并非所有二线城市都在撤退。


杭州、成都、重庆、南京等强二线城市,凭借富裕人口密度、外来高净值流量以及商业地产质量,仍能留住乃至新增奢侈品店铺。而人口流出明显、机场枢纽作用弱、奢侈消费力有限的城市,则难以维持门店,成为品牌优化网络的对象。最终决定门店存亡的,不是简单名义上的几线城市,而是富裕人口、流量入口和商业载体这三大变量的乘积。


过去,奢侈品牌在中国的考核指标往往是门店数与覆盖范围。现在,这套逻辑被彻底推翻。旗舰店被当作媒体与内容平台来运营,展览、艺术定制服务等活动不仅吸引高净值客户,还能在社交媒体形成二次传播,扩大影响力。同时,预约制、私域化运营正在让门店变得更有黏性并稳住客群心智。


分析人士表示,对品牌而言,未来的策略不是全国铺点,而是围绕四大城市群各建一到两个区域旗舰,配合机场节点,在空间上追求大店化,在货权上聚焦限量与高单价。


对商业地产而言,则需要从招商数量转向质量,给予品牌更灵活的空间,支持展览与活动,甚至在周期低谷期通过租期弹性共担风险,才有望在奢侈品低迷时期留下核心客群。


奢侈品牌正经历一轮零售网络的减法,弱二线出清,强一线升级。短期来看,这意味着街头熟悉的奢侈品 logo 会从某些城市消失,但从长期来看,这是品牌回归理性、提升效率、重塑价值叙事的必经之路。


奢侈品牌表面是闭店,底层是效率,过度曝光才是奢侈品最大的敌人。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CFW服装设计”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CFW服装设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CFW服装设计” 以及“作者姓名”,不得对本网站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CFW服装设计)”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网站与机构,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移动应用
扫描关注art微信 art移动版 服装人APP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