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小程序打开
核心提示:在20位入围者如火如荼赶制“战服”的当下,《中国纺织报》推出选手揭秘的系列报道,通过与他们的直接对话,展示他们的参赛历程、设计理念和对于成衣制作材质选择方面的经验。
“中国轻纺城杯”2017中国国际时装创意设计大赛对于设计师而言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盛会。在20位入围者如火如荼赶制“战服”的当下,《中国纺织报》推出选手揭秘的系列报道,通过与他们的直接对话,展示他们的参赛历程、设计理念和对于成衣制作材质选择方面的经验。
出境选手:1号 阙雪吟
作品:《NOW YOU SEE ME》
英雄出处│中国美术学院
在谈到如何对本次大赛“新材料 新工艺”主题进行诠释的时候,阙雪吟给出的答案让人眼前一亮。“我在最初设计构思的时候通常什么都不会考虑,不去想这件衣服的袖子是什么样的?领子是什么样?部件之间要用什么工艺去组合?而是会回归面料本身,去思考他们将能变成什么样的服装。”她告诉记者,为了完成一件服装的设计,她会通过多次实验,对一块面料进行折叠、挖洞等多种改造手法,最终得到自己满意的设计。
“所以,我对新工艺的理解并不是新技术与高科技,而是用最少的面料去达成最大化的利用率。” 阙雪吟表示,现在很多服装企业产生的废料过多,既不环保又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很多时候大家都把这个问题归结到后期生产排料上面,但作为设计师,其实可以在设计之初就做出一些改变。”
众所周知,在设计观念不断更新发展的当下,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具有求新求变的意识,即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创造性思维。“保持创造性非常重要,我平时会多做调查和实践,保持钻研的态度去深入地学习,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落入经验式的设计。” 阙雪吟坦言,设计师在每次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无数的瓶颈,当制作出来的实物效果和预想大相径庭,又想不出如何突破改变的时候,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继续做、继续试验,有关的、无关的都做,直到灵光乍现的那一刻。
阙雪吟表示,由于自己缺少服装商业化落地的经验,所以也会去咨询在服装设计商业化领域经验丰富的老师,悉心听取他们的建议,比如哪些适合保留,哪些可以舍弃。
出境选手:2号 刘川渤
作品:《绦之维度》
英雄出处│北京服装学院
“好的设计不光要在设计师的脑海中,还要走向市场,被大众广泛接受。在进行原创设计的过程中要在坚定自己文化立场的同时,综观整个市场走向,关注全球时尚动态和潮流趋势,从而转换为自己的设计,适时而动,把握先机。”在谈到原创设计与商业平衡的时候,刘川渤如是说。
“中国是文化大国,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华服饰文化创新与传承的任务便落在我们每个年轻设计师的肩上。我的作品《绦之维度》一方面保留了传统服饰中绦带的原型,另一方面在面料改造上对材料进行了大胆创新与尝试,工艺上采用印花、染色、皮革镂空切割、环保涂层等手法,使整个作品尽可能地丰富起来。” 刘川渤介绍,本次参赛作品结合了现代服装结构、面料及新工艺,面料改造中采用食用级环保硅胶,以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刘川渤向记者透露,自己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除了学习国外的服装工艺及设计,还坚持研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我不断汲取养分,激发设计的创造力。虽然有时在设计中,会遇到如何将传统服饰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更好地结合等问题,但在大量的草图绘制、灵感搜集、比对和实验后,刨除繁缛,保留好的设计点,终将会走出设计瓶颈。” 刘川渤总结说。
出境选手:3号 游云、王佳豫
作品:《陷入无限死循环》
英雄出处│浙江理工大学
在游云看来,本次大赛“新材料·新工艺”的主题应该分为两个层面来诠释。“首先,作为设计师应该敢为人先,将看似‘非服用材料’和‘跨界工艺’及尚处于试验阶段的前沿性新材料引入服装设计之中。其次,应该深悟‘传统材料和工艺’的本质,将其进行适量改造,应用于全新的设计造型和语境中,其新的呈现形式也会令人耳目一新。”他举例说,“就如马可设计的‘无用’品牌对棉麻服装的再设计、梁子对莨绸的创新设计。怎么去打破一些‘旧’的东西,再从‘旧’的东西去做到一个‘新’的转变,这点尤为重要。”
在谈到自身作品优势的时候,游云表示,进入决赛的作品都十分优秀,大家都对“材料和工艺”表达了自己的理解。“我可能更多了一份内心所感,希望表达的东西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不过做设计难免会遇到瓶颈,有些东西制作的时候感觉挺好,但可能在下一秒就会觉得作品中存在很多瑕疵,陷入一个设计的死循环。”对此,他认为,将作品赋予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把自己的体会糅进设计,保留自身的设计特色,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
此外,游云也对国内面料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今,国产中低档面料已有很大进步,能满足大众消费者的需求。国内面料商应该与当下服装产品的个性化大趋势相匹配,开发出不同风格的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的面料,这是设计师最期望看见的改变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