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小程序打开
核心提示:唐朝时风气开放,服装上吸收了很多胡服的特点,但到了宋代,人们转而崇尚俭朴清雅,比较轻便,也比较日常风。
宋制汉服
唐朝时风气开放,服装上吸收了很多胡服的特点,但到了宋代,人们转而崇尚俭朴清雅,比较轻便,也比较日常风。
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些宋制汉服的典型款式~
内穿
抹胸+褌(kūn,合裆裤)
黄昇墓出土抹胸
花山墓出土褌
抹胸和褌(合裆裤)都是贴身之物,下身还可以穿袴(开裆裤,御寒用)、裆(侧开叉合裆裤,装饰用),轻便舒适。作为内塔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外穿
衫/袄+背心(比甲)/褙子
单衣为衫,有夹层的为袄,款式长短都有,目前出土的衫袄都是直领对襟。一般刚入坑的小萌新都很轻松驾驭。
黄昇墓单衣
背心
褙子
裙
单片裙/两片裙/百迭裙/三裥裙
单片裙,也被叫做二破裙,除了腰部外整个裙子由两幅拼接而成,拼缝在中线上,需要需要注意的是要配合裤子或其他裙子穿着。
两片裙,也叫做旋裙,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包裙,很直筒也很显高~
百迭裙穿起来是日常卦的,男女款都有,行走时裙褶会微微摇摆,很灵动优雅~
三裥裙上会打三个裥褶,穿上身之后像袴,但实际上却是裙。
大袖衫+霞帔
大袖衫是女子的礼服,古代日常的话不会穿着,适合重要的场合。它穿在最外面,需搭配霞帔。
除了这些,宋制汉服还有很多不同的款式
今天只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
相对于其他朝制的汉服
宋制汉服比较轻便日常
那么,你喜欢哪一种?欢迎留言分享~
(文来源:汉服科普君)
宋朝皇帝常服的袍子颜色有三种,靓丽吸睛的赭黄色,现在被拿来配“蓬松的头发”的淡黄色,还有经典的红色。
这种淡黄色的袍衫,肖像画里也出现过很多次。剧中王凯饰演的官家在正式场合经常会穿。
红色呢,是宋朝特别加上去的帝王袍色。可能因此宋朝帝王画像里,红色最多,毕竟是本朝特色嘛。
皇后是殷红,展现端庄气韵。
苗娘子是虾壳青,清淡而沉稳。
张娘子是青莲,雍容华贵,似红又不能与皇后并行。
徽柔是鸭卵青,清爽恬淡。
汉服的历史发展
周朝服饰
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都发生了剧变,诸侯国之间的衣冠服饰也开始产生了明显不同,并创造出了深衣。深衣为上衣下裳分裁,腰部缝合,且不露身体(“被体深邃”),衣缘与衣身不同色。《礼记·王制》中谈及:“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
深衣示例
秦朝皇帝冕服示例
东汉时期统治者参照了三代和秦的服饰制度,确立了以冠帽为区分等级主要标志的汉代冠服制度。男子主要穿着宽衣大袖的袍服,袍服制为用一块布裁出上衣和下衣,中间无接缝,自然一体,明显区别于上衣下裳制和深衣制。
西汉素纱直裾式禅衣
汉代女子依然以深衣为主,但也会穿襦裙。《乐府诗集·陌上桑》里记载:“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长度较短,一般长不过膝,下身则叫“裙”。
汉代襦裙模拟图
魏晋时期,社会崇尚率真自然、超然物外的品格,这种魏晋风度也反映到了服饰上。飘逸是魏晋服饰风格最大的特点,“被体深邃”的深衣被宽大敞袖的服装——“衫”所取代。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男子多穿宽大的袖衫,宽衫大袖成为一时的习俗。
魏晋服饰
唐代,男子的服装以袍衫为主,女子则以襦裙为代表,半臂,披帛等都是襦裙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熙载夜宴图》,可见当时官员服饰特征
宋代服饰大体沿袭隋唐旧制,不过人们对美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更加重视传统、朴素和理性。
宋代服饰
元朝长期处于战乱时期,纺织业、手工业遭到了很大破坏。明代建立时,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强调尊卑有别的阶级观念。与唐代的不同主要是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衣领也以圆领为主。
明代大臣常服
明《徐显卿宦迹图》中官员穿常服上朝的情景
可以看到,从汉服产生至明代末期,基本是以上衣下裳制为基础,根据时代特色,在服饰制式和风格样式上有所变化。
清代没有汉服?
服装上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僧道不从,倡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
可以说,清代的汉族妇女依然保持了汉服传统。